南平市檢察機關持續打造“匠心生態檢察工程”紀事
南平地處福建省北部,俗稱“閩北”,是閩江的源頭,境內的武夷山是全國僅有的4處“世界文化與自然雙遺產地”之一,是福建省重要的生態屏障。
近年來,南平市檢察機關立足閩北地域區位特點,打造匠心生態檢察工程,持續完善和落實“依法嚴懲+公益訴訟+社會治理+宣傳教育”四位一體的南平生態檢察模式,踐行“兩山”理論,持續為南平實現生態文明時代高顏值高素質跨越發展貢獻檢察力量。
關停非法粘土機磚廠15家
“之前機磚廠挖山制磚,濃煙滾滾,異味難聞。現在磚廠拆除了,環境明顯變好了。”日前,松溪縣一居民感嘆道。
松溪是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縣,因古時沿河兩岸多喬松,有“百里松蔭碧長溪”的美景而得名。然而,歷史遺留的非法粘土機磚廠如同城郊中的“傷疤”,不時排放出有毒有害氣體,還非法占用大量的農用地,對生態造成嚴重影響。
2019年以來,松溪縣檢察院響應縣委號召,以整治全縣非法粘土機磚廠為契機,聯合自然資源局、生態環境局等部門,開展非法粘土機磚廠專項整治,依法查封、關停非法粘土機磚廠15家。
近年來,在打贏環境保衛戰中,全市檢察機關有決心,更有“底氣”。機制上,加強與有關部門溝通配合,建立聯席會議、案件咨詢、多元調解、跨區域合作等協作機制,并依托“兩法銜接”信息共享平臺,強化環境污染案件的網上監督,解決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銜接不暢問題;成效上,先后辦理過浦城縣的閩浙跨省傾倒固體廢物重大污染環境案,邵武市的南平最大非法收購廢舊鉛酸蓄電池用于冶煉鉛錠的污染環境案。
“南平最具競爭力的優勢是生態。我們將立足檢察職能,全力保護藍天凈土,不斷推進生態環境治理,努力讓群眾生活得安心、舒心、放心。”南平市檢察院第五檢察部主任李培昌說。
從嚴從重打擊涉林犯罪
2020年,南平市森林覆蓋率為78.85%,居全省第二;森林蓄積量達18319.1萬立方米,居全省第一。守好這筆天然“財富”,南平市檢察機關敢付出,勇擔當。
推進一個“嚴”字。2018年3月,南平市檢察院在武夷山國家公園及周邊區域部署開展生態環境和資源保護檢察監督專項行動,通過建立快捕快訴機制,從嚴從重打擊毀林種茶等涉林犯罪。專項活動以來,共批捕毀林種茶犯罪42件54人,起訴51件81人,嚴厲震懾“覬覦者”。
突出一個“護”字。全市檢察機關積極開展工作機制探索和創新,注重補植復綠、生態公益訴訟等恢復性司法實踐,不斷促進被破壞山林重新煥發生機,2018年以來,全市共督促恢復林地8000余畝,力當青山“守護者”。
2019年11月,武夷山市檢察院聯合江西鉛山縣檢察院發出全國首份跨省協作生態保護檢察建議,促進武夷山國家公園管理局和江西武夷山自然保護區加強火災隱患治理;2020年3月,順昌縣檢察院出庭公訴的全國首個以自愿認購“碳匯”的方式替代性修復被受損林木的生態環境案件,開啟了“保護、打擊、修復”的“碳匯+”生態檢察新格局。
一項項有力的創新之舉,擦亮了南平生態檢察品牌,譜寫著南平檢察生態人“不負青山”的豪情壯歌。
用有效司法手段保護水域
望眼建陽區麻沙鎮的仙牛灣,一艘古色古香的小木船沿兩岸迎風踏浪,肆意暢游,宛如一幅詩意盎然的水墨畫作。
“近年來,南平市大力建設‘水美城市’,做好‘水文章’,我們也在不斷探索和實踐有效保護水域的司法手段。”李培昌告訴記者,全市檢察機關全面落實派駐河長辦檢察聯絡制度,依托河長辦平臺,聯合多個職能部門開展河湖長制聯合執法專項巡查督導工作。目前,南平市兩級檢察院派駐河長辦檢察聯絡室實現全覆蓋。
除此以外,全市檢察機關還適時開展“小專項聯合打擊”、河道“清四亂”專項活動等行動,切實保障河道采砂秩序,促進河湖系統保護及水生態整體環境改善。特別是松溪、政和兩地檢察院于2018年底,先行先試,聯合浙江省慶元縣檢察院會簽《關于建立服務松源溪、樂溪流域生態保護工作協作機制的實施意見》,構建跨區域生態保護協作機制,形成保護“母親河”合力。
水興則漁業興。福建省有半數以上的國家級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分布在南平市境內,光倒刺鲃、中華鱉、厚唇魚等特種水產種質資源豐富。為此,全市檢察機關深入開展水產種質資源保護檢察監督專項行動,嚴厲打擊非法捕撈水產種質資源犯罪。通過推動非法電魚入刑、引入增殖放流修復補償機制等手段,有力保護了生物的多樣性,促進水域生態環境綠色發展。2018年至今,全市檢察機關共辦理涉漁案件6件10人,指導漁政執法部門查處行政案件17件,聯合相關部門增殖放流各類魚苗300萬余尾。
生態治理,道阻且長,行則將至。在“兩山”理論的指引下,南平市檢察機關必將櫛風沐雨,一往無前,持續把南平這幅錦繡“河山圖”越畫越美。